5G+智慧能源高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2020-10-20

       5G与智慧能源“手拉手”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能源行业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变革。5G网络运营商和能源行业各自都伸出了拥抱的双手,推动以5G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智慧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深度探索。

  10月14日,ICT中国2020高峰论坛之5G+智慧能源高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高峰会由工信部主办、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承办,全方位地探讨5G与智慧能源的深度融合,展示5G赋能智慧能源的实践案例,形成了一次能源行业与通信行业的火花碰撞。

  智慧能源建设需要5G赋能

  “疫情之下,更彰显传统工业经济发展对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的需求。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型终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为能源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赋能。”作为承办方之一,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明胜讲出了高峰会的意义。

  北京市经信局总工程师顾瑾栩也指出, 能源产业需要全方位提升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需要安全、可靠、实时、稳定的通信技术支撑。未来城市随着新基建的发展,城市能源耗用量、计算量将会快速增加,需要5G来赋能,来减少这种能耗。5G与智慧能源的深度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能源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据国资委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唐禹介绍说,近年来,国资委大力打造的三大行业信息平台中,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服务于智慧能源的综合性平台。截止目前,共有12家中央企业、26家地方国有企业参与了平台建设,现已完成国有企业6大类、64个经营指标数据的接入,初步解决了能源企业的数据孤岛问题。完成了12家中央企业和44家地方国有企业1500余个厂站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接入,实现了对全国所有省份以及风光水火和所有能源类型的全覆盖。

  “以软件定义为特征,以大数据为新兴成为要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两化处处长冯伟表示,“我们见证了互联网的上半场,就是消费互联网,从电子商务到目前正在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给我们展示了换道超车的路径。下半场就是工业互联网,以我们重工业为代表的,包括能源等行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说也是以5G为代表的互联网,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载体,也为我们5G+智慧能源发展提供了能力的底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能源智能化是下一步要主攻的方向,我们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能源行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他进一步指出。

  据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陈永波介绍,5G网络具备更强的终端接入能力、面向多样化业务强大承载能力、差异化安全隔离能力及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能力在智慧能源方面有很多价值。利用5G网络切片技术,高带宽、广联接、高可靠和高实时的特性,可以实现5G网络切片、云边协同、泛在AI、弹性网络,为智慧能源赋能。

  5G改变能源企业生产运营模式

  在智慧能源的建设过程中,国家电投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制定了“十四五”以及之中长期技术创新研究规划,将能源智慧化建设纳入其中,明确短期、中期、长期任务,实施科技创新任务清单化管理,共建立研究型、研发型、示范验证型、先进适用型等四类79项科技攻关项目,形成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总经理陈建国介绍,公司已进行了许多基于5G技术的智慧能源的应用,如在南露天煤矿建立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换电重卡应用、煤仓智能清理机器人技术;在扎哈淖尔煤矿,率先建立5G智能系统,将承包商纳入安全范围,彻底消除监管盲区,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建成世界首个风-火-铝联合运行的孤立电网。今年年底即将开工的绿能智慧植物工厂创新示范建设项目,能让传统农牧业摆脱对日光、雨水、土壤等条件依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这场数字化变革与能源革命同步发力,深刻改变着能源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推动企业向智慧化方向快速转变。” 陈建国表示,“我们作为能源企业在这样的大趋势、大环境面前,必须要与各先进企业保持步调一致,以打造智慧企业为主攻方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是为了‘你有我有’的表面好看,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所需、发展所需、制胜所需。” 陈建国说。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袁智勇指出,5G的三大应用特征和网络切片技术,能更好地满足电网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需求,为电网行业虚拟出一个“无线专网”,进行更高强度的安全隔离,定制分配资源。相比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5G更适配智能电网发展需求。定制性、隔离性/专用性、质量可保证、统一平台等 5G鲜明的特征带给电网发展非常好的助力。

  “对于5G+智能电网,我们主要是在一些重点场景,适配于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分类来看,发电侧、输电侧、变电侧,大带宽是基本需求;配电侧,低时延是重要需求;用电侧则更加需要广连接的特性。”他进一步指出。

  据介绍,南方电网结合5G+智能电网愿景,梳理出来52种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从电网公司角度来看,电网业务和5G技术融合还在进一步深化合作,而且这不是说一头热,而是电网公司和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以及能源服务商共同的参与。” 袁智勇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核心网产业发展高级总监杨晓华介绍说,2017年华为就已经联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产业界上下游伙伴,开始了5G+智能电网前瞻性探索。经过两年联创实践,发现电网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张5G网络,严格来说是需要一张5G确定性网络。

  她介绍说,华为在去年5月份在业界第一次率先提出了5G确定性网络的概念。5G确定性网络=能力可编排的差异化网络+数据安全有保障的专属网络+自主管理可自动服务的DIY网络。“这个概念宗旨就是要把传统当前4G时代一条跑到、尽力而为、应用适配网络的特征,演进成为5G时代一网千营、说到做到、网络适配应用。5G确定性大带宽可以让智能电网视野更清晰,5G确定性时延会让电网动作更敏捷,5G海量接入可以让电网管理更智慧。”

  “各行各业的数据化转型都在加速。”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彤童表示,两化融合非一蹴而就,应根据企业数字化情况稳步推进。这个过程大致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信息化,就是所谓的IT系统的云化。第二步是数字化,第三步是智能化,第四步是智慧化。


分享